标题摘要内容
当前的位置:
详情
【检测信息】企业为何要为AI模型和算法备案?这3大实际好处你必须知道!
来源: | 作者:AIIAIC | 发布时间: 2025-09-16 | 27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们做的大模型/推荐系统,到底要不要去备案?”
“备案有什么用?能拿补贴吗?”
“不备案会怎样?”

这是今年以来,许多AI企业、互联网平台和科技创业者最常问的问题。

答案很明确:该备就得备,不是为了拿钱,而是为了活下去、走得远。

但请注意:模型备案 ≠ 算法备案
很多人把这两件事混为一谈,结果该备的没备,踩了红线;不该备的乱备,浪费精力。

今天,我们就从实际意义出发,说清楚:企业为什么要做模型和算法备案?它到底能带来什么?



一、模型备案:你的大模型上线,必须“持证上岗”

适用对象
开发或运营生成式AI产品的企业,比如做AI写作、AI对话、AI绘图、AI语音的公司(如类ChatGPT、AI客服、AI设计工具)。

核心法规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2023年8月施行)

✅ 实际好处有哪些?

1. 不备案,就不能上线!
这是最硬的底线。
如果你的产品面向公众提供服务(哪怕只是内测、邀请制),且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就必须备案。
👉 未备案=非法运营,轻则整改,重则下架、罚款。

2. 官方“盖章认证”,品牌影响力飙升
国家网信办会公示已备案企业名单
像“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抖音云雀”等,都是通过备案后才正式上线。

这意味着什么?
👉 官方背书!用户更信任,客户更愿意合作,投资人更敢投。

3. 投标、进生态、拿资源,优先考虑“已备案”企业
越来越多政府项目、国企采购、大厂生态入驻,明确要求供应商“已完成国家备案”。
👉 备案不是加分项,而是资格门槛



二、算法备案:别让“推荐”“换脸”功能惹上大麻烦

适用对象
使用以下技术的企业:

  • 个性化推荐(如电商、内容平台)
  • 排序精选(如热搜、榜单)
  • 深度合成(如AI换脸、虚拟人、语音克隆)

核心法规
《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
《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

✅ 实际好处有哪些?

1. 合规底线,避免被罚50万或停业整顿
算法备案是强制要求
未备案被查到,可能面临:

  • 警告、约谈
  • 限期整改
  • 罚款(最高50万元)
  • 暂停相关功能

2. 出了舆情,备案就是你的“护身符”
如果用户投诉“大数据杀熟”“AI伪造视频”,监管部门第一问就是:
“你的算法备案了吗?”
👉 已备案,说明你主动合规,配合监管,责任可减轻。
👉 未备案,直接定性为“违规运营”,后果严重。

3. 招投标、进政企项目,备案是“入场券”
许多政务、金融、媒体类项目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
“具备算法备案资质”或“已完成深度合成备案”。
👉 没有这个,连投标资格都没有。



三、模型备案 vs 算法备案:一张表看懂区别

维度
模型备案
算法备案
针对什么
大模型本身(如通义千问)
算法功能(如推荐、换脸)
谁要备
AI服务提供者
平台运营方
不备的后果
不能上线生成式AI服务
可能被罚、功能下架
最大好处
可以上线 + 品牌背书
规避风险 + 投标准入

⚠️ 注意:有些企业既要模型备案,也要算法备案。
例如:一个AI写作平台,用自研大模型生成内容(模型备案),并用算法推荐给用户(算法备案)——两者都要备



四、备案能拿补贴吗?真相是……

目前,国家层面并未规定“备案就给钱”
所以,不要为了补贴去备案。

但现实是:
✅ 已备案企业更容易被纳入地方AI扶持名单;
✅ 更有机会申请算力券、创新基金、试点项目;
✅ 在争取政府合作时,被视为“合规优先”对象。

说白了:备案不直接发钱,但能帮你打开更多门。



五、现在该怎么办?

  1. 自查

    你的产品是否涉及生成式AI或算法推荐/深度合成?
  2. 判断

    需要做模型备案,还是算法备案,还是两者都要?
  3. 行动

    登录【国家网信办算法备案系统】(beian.cac.gov.cn)提交材料。或者联系我们华必选,一站式服务,为您的备案保驾护航。
  4. 持续更新

    备案不是一劳永逸,功能变更需重新报备。


AI合规不是负担,而是竞争力。
备案不是形式主义,而是企业走向规范、赢得信任、拓展市场的第一步

别再问“为什么要备案”,
而要问:“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备案?”


转发提醒你的技术团队和老板:
合规的AI,才能走得更远。
早备案,早安心,早抢占市场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