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式上的“机器狼”。
为什么是四足机器人?
犬型机器人四足支撑相时序图。
为什么叫“机器狼”?
为什么是“狼”而不是“狗”?因为狗是作为人类的配合伙伴出现的,作战核心是带领它的人,类似电影《流浪地球》里的机器军犬“笨笨”,它的主要功能是替人类完成具有危险性和难度系数高的任务。而“机器狼”则是以自身群体,也就是狼群为核心。但头狼并不像狮群中的雄狮,在群体发动攻击时,雄狮是狮群中的指挥者,这种具有指挥中心的作战体系,容易成为战场上被攻击的目标。而狼群在发起攻击的过程中,以头狼作为列阵的基准参照,一旦头狼被攻击,狼群可自动产生新的头狼,继续作为列阵基准,这就是无人作战平台最前沿的自主组网和指挥去中心化技术。
犬型机器人伺服机构设计示意图。
自主组网与指挥去中心化
自主组网与指挥去中心化的实现,需要以军用生成式智能技术和具身智能技术的基础技术以及智能感知与认知技术、智能规划与决策技术、自主无人系统技术、群体智能技术、人机混合智能技术、脑科学技术等为基础,需要对地形、气候等作战环境与战场态势进行综合分析,在作战目标的指引下,让每一只“机器狼”都明白头狼的意图、并且了解自己的岗位任务、了解队友的行动状态,通过意识信息共享、任务目标共悉,实现优于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含肢体语言)进行交流的协同效果。
中心化和多中心化指挥会成为弱点,而且对指挥平台算力要求较高,但去中心化可完美避开这两个缺点。
“机器狼群”的默契度,随着数据库的补充,从而超越经验丰富的特种兵。
但这种基于“AI树状算法”的自主指挥方式也存在缺点,如果岔路太多,系统模型要分析的情况就会呈现出爆炸式增长,不但计算量巨大,而且极其耗时耗力。因此,在强大算力的支持下,“AI树状算法”能够帮助“机器狼群”在最短时间内,从无数种可能的思维路径中,寻找出能够满足任务的思维路径,而且机器思维比人类大脑更容易“钻牛角尖”,有时会紧紧地盯着眼前最优的选项,从而错过更好的解决办法。
支持向量机SVM二类分类模型示意图,这是当前AI的主要思考逻辑之一。
总结
相对稳定高效的犬型行走方式,降低了单一平台对算力的消耗,更多的算力被赋予给“机器狼群”,使其拥有超凡的协同效率,但其效能却高度依赖稳定的信息环境和精准的初始感知。虽然开源数据具有节点多的优势,但是也伴随着较高的不稳定性,一旦“共享大脑”受创,其决策的可行度将随数据的偏离度加剧导致瓦解。由此可见,在智能化装备发展的较量中,“机器大脑”与人类大脑并非完全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谁先掌握规律与方法,谁就能在未来智能战场中抢占先机。
来源:中国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