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摘要内容
【场景资讯】深圳“人工智能+”场景融入城市肌理
来源: | 作者:AI | 发布时间: 2025-09-25 | 42 次浏览 | 分享到:

         清晨的龙岗区双龙片区,蓝白相间的快递无人车完成扫码装货,沿着预设路线缓缓驶出,开启当天的社区配送任务;福田的北大深圳医院里,医生正借助“启元”重症大模型,1分钟内完成重症患者病历书写,效率提升超30倍;南山街头,人形机器人穿戴上装备跟随民警巡逻,科技感和安全感扑面而来……

         从城市治理到产业升级,从民生服务到科技创新,深圳从技术领先迈向产业领先,“人工智能+”的场景已融入城市肌理。正全力全速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深圳,凭借领先的创新能力、丰富的应用场景、扎实的基础设施,在全球AI竞速中越跑越快。2024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3600亿元,汇聚企业超2800家,均居全国前列。


场景全面开花,释放乘数效应

        “你好,欢迎来到深圳,请问你要去哪里?”“我想去深圳湾公园。”说汉语的出租车司机和说英语的外国乘客,在AI智能翻译设备助力下实现了无障碍沟通。它搭载的深度神经网络翻译引擎,支持140余种语言互译,离线状态也能使用,还能完成线路规划、景点介绍等任务。

         应用场景是新技术落地的“试验场”和产业升级的“催化剂”。深圳把整个城市作为AI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场,以丰富的场景来驱动技术验证和迭代升级。从2023年5月开始,在先进制造、低空经济、金融服务、政务服务、城市治理、交通运输、公共安全等领域,陆续开放了近200个“城市+AI”应用场景。

         市政务和数据局上线的AI政务助手“深小i”,政务办事的一次精准解答率接近90%;迈瑞医疗与腾讯联合开发的重症医疗大模型,5秒内即可完成患者诊疗回溯;欣旺达的“AI智能调优系统”实现生产线不停机参数调整,设备稳定性显著提升;暗壳科技的AIGC设计平台,大幅提升家居设计师工作效率。从“AI+政务”到“AI+医疗”,从“AI+制造”到“AI+民生”,深圳的AI场景正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渗透”。


强化要素供给,筑牢产业根基

        “训力券能帮助企业缓解研发投入的压力。这是把钱花在刀刃上!”今年3月,深圳鲲云科技获得了全市发放的首批“训力券”,其工作人员杨顺发出感慨,“省下来的钱,可以用来开发场景、优化算法,或者做其他技术的升级,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有动力。”

          算力是人工智能产生发展的基石,而训力券仅是财政资助的一个方向。《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提出“每年发放最高5亿元‘训力券’,最高1亿元‘模型券’,最高1亿元支持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最高5000万元‘语料券’”,精准支持人工智能企业的算力使用、研发创新和场景落地。

可以说,深圳正从数据、算力、投资等多方面构建生态体系,为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筑牢根基。从数据上看,由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主编的《2025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显示,截至2024年底,深圳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累计提供开放数据目录4065个,累计开放数据总量28.2亿多条;深圳数据交易所交易规模和跨境交易规模均居全国前列。此外,深圳已发行首期规模20亿元的“深圳市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基金”以及规模50亿元的“深圳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投资基金”,构建“引导基金+天使基金+种子基金+集群基金”投资生态。

         强化要素供给满足企业创新发展需求,聚焦“赋能千行百业”“做大产业集群”两条主线,深圳在人工智能这条“未来赛道”的竞争中跑出身位。


来源:深圳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