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摘要内容
【检测信息】《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发布!高校AI治理迎来新指南
来源: | 作者:AI | 发布时间: 2025-09-20 | 53 次浏览 | 分享到: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发布,助力高校安全治理AI风险

9月15日,《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以下简称《框架》2.0)正式发布。该框架在1.0版本基础上,结合轻量级模型开源、高性能推理模型涌现、智能体(Agent)应用等新趋势,系统提出了AI风险分类分级方法与治理措施,为各行业尤其是教育领域提供了权威指引。

🔍 框架2.0核心亮点:

  • 理念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强调发展与安全并重,实施风险导向的敏捷治理。

  • 三层风险分类:涵盖技术内生风险(如模型幻觉、算法偏见)、技术应用风险(如虚假信息、网络攻击)、应用衍生风险(如伦理冲击、资源消耗)。

  • 多元共治机制:从技术应对到综合治理,涵盖立法立规、伦理审查、国际合作等多维度措施。

  • 全流程安全指引:覆盖研发、部署、运行、使用各环节,明确各方责任,强调透明度与可控性。

🎓 高校面临哪些AI风险?

高校作为AI研发与应用的前沿阵地,智慧教学、科研管理、校园服务等场景中AI风险尤为突出:

  • 教学推荐系统中的算法偏见可能影响教育公平;

  • 学生使用AIGC工具引发的学术诚信问题

  • 智慧校园中数据隐私与安全风险

  • AI辅助科研可能触及伦理红线

  • 关键基础设施面临的系统性安全威胁

🛡️ 高校如何构建AI治理体系?

依据《框架》2.0,高校可从以下六方面入手:

  1. 建立AI应用分类分级制度,按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管理;

  2. 推行AI生成内容标识与溯源机制,结合技术与人工审核;

  3. 强化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治理,落实最小必要原则;

  4. 成立人工智能伦理审查机构,覆盖科研、教学与管理决策;

  5. 开展全员AI素养与安全培训,提升风险防范意识;

  6. 优先采购符合“可信AI”原则的产品与服务,保障供应链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