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7日,第十九届中国新能源国际论坛暨展示(NEX2025)在北京盛大开幕。作为新能源领域极具权威性的年度盛会,本次论坛汇聚政府部门、国际机构、知名企业及科研院所等各界力量,共话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全国工商联人工智能委员会常务秘书长、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执行会长范丛明受邀出席,并发表“AI+新能源产业化实践与思考”主题分享,从跨行业协同视角解析技术融合新机遇。
在主题分享中,范会长结合第四次工业革命下AI与能源等多技术革命融合的时代背景,系统阐述了AI技术赋能新能源产业的核心价值与实践路径。他指出,我国能源产业正处于多能协同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的系统性变革时期,而AI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伴随大模型技术的爆发式增长,正向能源领域垂直深度渗透、加速赋能,已快速诞生一大批涵盖智能电网、高精度功率预测、电力设备故障预测性维护等关键场景的深度应用,成为引领能源革命的重要驱动力。
针对产业化实践中的核心痛点,他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展开具体解析:在充电网络领域,通过AI算法整合多维度数据实现选址与定价智能化,有效提升设备利用率并缩短用户等待时间;在储能管理环节,依托数字孪生与预测性维护技术保障设备高可用性,显著降低运维成本;在新能源发电与电力交易场景,AI气象与能源大模型大幅提升功率预测精度,优化设备运检效率;在算电协同领域,专用能源大模型实现算力与能源精准匹配,达成显著节能效果。
在政策与市场机遇解读环节,范会长指出,2025年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人工智能+”行动及“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专项政策,明确未来新一代智能终端与智能体普及目标及能源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目标,叠加全球AI产业高速增长带来的算力需求爆发,AI+新能源产业正迎来“技术赋能+政策驱动+市场拉动”的三重发展机遇。
展望未来,范会长提出十大人工智能+新能源产业化实践与思考:新能源将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主战场,包括电力供需预测、电网智能辅助决策、电力客户全过程智能服务、场站智慧运营,大量潜在应用场景有待人工智能企业开发;算力产业发展催生新能源的新市场,人工智能产业高速发展带来算力需求的快速增长,进而带动能源产业特别是新能源产业新的需求增长;智能体技术的发展也将带来全国乃至全球能源供需市场、能源调度市场、能源调度流程新的重大变革……
这一思考得到现场嘉宾的广泛认同,引发热烈讨论。本次论坛新增“新能源AI融合创新”板块,凸显行业对技术融合的高度关注。全国工商联人工智能委员会及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作为产业协同的重要纽带,将持续发挥桥梁作用,推动人工智能与新能源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注入智能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