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摘要内容
【走访交流】AI+物业管理标准化路径初探深企与协会共绘行业规范蓝图
来源: | 作者:AI 生 | 发布时间: 2025-09-18 | 37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年9月16日,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常务秘书长王华携国际标准化专家、协会标准化首席顾问黄永衡教授等一行,专程走访协会副会长单位——深圳市社区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社区云科技”)。双方聚焦“AI+物业管理”场景应用的标准研制与落地路径展开深度研讨,为破解行业技术应用乱象、构建规范化发展体系凝聚实践智慧。

此次走访得到社区云科技的高度重视,公司董事长肖建章、研究院院长叶晖、CTO余志彬率核心团队热情接待,双方在务实交流中碰撞思想、凝聚共识。

1

座谈会上,双方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社区服务领域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展开讨论。社区云科技CTO余志彬结合企业实践,系统阐述了AI技术赋能物业管理的创新探索。他介绍,公司已构建“感知-分析-决策-执行”全链条AI物业服务体系:通过部署智能终端设备实现社区场景全域感知,依托自研算法平台对人居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为物业调度、安防预警等提供精准决策支持,最终通过智能云平台、自动缴费系统等促进物业管理服务优化。这些实践为标准制定提供了鲜活的场景样本。

2

协会常务秘书长王华同步分享了行业规范化建设成果。她指出,协会已牵头制定人工智能领域的多项团体标准,覆盖12个细分领域,但“AI+物业管理”作为下沉场景的典型代表,仍存在技术指标不统一、服务质量难量化等问题。

“统一的标准既是企业技术落地的‘导航图’,也是行业良性竞争的‘护城河’,”王华强调,只有通过标准明确AI产品接入规范、服务流程边界与效果评估体系,才能真正释放技术对物业管理的提质增效价值。

黄永衡教授从标准化专业维度提出针对性建议。在数据安全层面,他建议物业管理标准应该“以人为本”,需明确社区人居数据的采集边界与加密规范,区分公共区域与私人空间的数据使用权限,建立“采集-存储-应用-销毁”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在算法优化方面,应聚焦物业场景应用特性,制定算法响应速度、识别准确率等量化指标,同时预留技术升级接口保障标准前瞻性。“标准既要‘扎紧安全篱笆’,又要‘给足创新空间’,才能实现技术价值与民生安全的双赢。”

此次交流搭建了“企业实践+协会统筹+专家指导”的协同平台,不仅明晰了AI+物业管理标准的核心框架,更奠定了政企联动研制标准的合作基础。未来,双方将组建专项工作组,整合社区云科技的场景实践经验与协会的行业资源优势,重点推进智能设备接入、数据安全管理、服务效果评价等细分领域标准的起草工作,以标准化助力深圳AI+物业管理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国物业管理行业规范提供“深圳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