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摘要内容
截至2025年7月,我国已经发布大模型的企业数量达2455家(含省份分布)
来源: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研究部 | 作者:AI秘书 | 发布时间: 2025-09-11 | 23 次浏览 | 分享到:

截至20257月,我国已经发布大模型的企业数量达2455家,是全球发布大模型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一庞大数量背后,是众多企业积极探索与创新的成果,反映出我国大模型产业生态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多模态模型在医疗、汽车领域迎来爆发,轻量化开源生态助推中小企业抢占垂直赛道。

从整体企业格局来看,我国涉足大模型发布的企业数量众多,涵盖了科技巨头、初创企业、传统行业转型企业等不同类型。

科技巨头凭借雄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实力,在大模型发布中占据重要地位。百度推出的文心大模型,历经多次迭代,已进化至3.5形态,在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构建等方面展现出强大能力,广泛应用于智能搜索、内容创作、智能客服等场景。阿里的通义千问构建家族模式,涵盖多个领域的专用模型,依托阿里云的强大算力与丰富数据资源,为电商、金融、物流等行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腾讯的混元大模型也在积极布局,探索在社交、游戏、金融科技等业务中的应用。此外,字节跳动、华为等科技企业同样在大模型领域发力,推出了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初创企业在大模型赛道上也表现出极高的活跃度。以智谱华章为例,其获得美团等企业的投资,专注于研发高性能的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技术方面具有深厚积累,其研发的大模型在语义理解、知识推理等方面性能突出,为智能问答、智能写作、智能辅助决策等应用场景提供技术支持。类似的初创企业还有云从科技、科大讯飞等,它们在特定领域如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与合成等方面结合大模型技术,开发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

传统行业转型企业为满足自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求,也纷纷投身大模型研发。制造业企业如三一重工,针对工业生产中的设备运维、质量检测、供应链管理等环节,研发专用大模型。通过对生产线上海量设备运行数据、产品质量数据的学习与分析,实现设备故障预测、产品质量优化以及供应链的精准调度。能源企业如中石油,联合科大讯飞打造330亿参数的“昆仑大模型”,用于地质勘探数据分析、油藏模拟等,提升能源勘探与开采效率。金融行业的国有大型银行,利用大模型优化风控体系,提升信贷审批准确性,降低不良贷款率。这些传统行业企业发布的大模型,紧密贴合行业业务需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根据2455家已发布大模型企业的省份分布数据看,我国大模型产业呈现显著的区域集聚特征,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五省市占据全国76.3%的企业数量,形成“头部引领、梯度扩散”的格局:

第一梯队:北京(632家)、广东(451家)、上海(409家),合计占比60.8%,是技术研发与产业创新的核心极;

第二梯队:浙江(225家)、江苏(156家),合计占比15.5%,依托数字经济与制造业优势快速崛起;

第三梯队:四川(90家)、福建(73家)、湖北(69家)、山东(55家)、安徽(39家),合计占比13.3%,中西部省份加速追赶;

其他地区:占比10.4%,以本地化垂直应用为主

图表:中国已发布大模型企业省份分布-数量(单位:家)

图片

数据来源: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研究部

 

图表:中国已发布大模型企业省份分布-比例

图片

数据来源: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研究部